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2024年5月,以竹為主題的宜賓竹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博越藝術聯合四川工美環境藝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展廳中系列藝術展項的設計與製作。
其中,“竹俗風情卷”立體機械單片藝術場景榮獲2024 第四屆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意大賽的創新設計卓越獎,以竹語輕吟竹俗雅韻,以極具藝術特色的視覺效果,讓參觀者領略竹的精神與文化魅力。
竹以載道,芥子世界
“竹俗風情卷”的創作緊密圍繞“舞竹龍”“竹轎迎親”“搖竹娘”等四川及全國代表性竹民俗這一主題,以小見大,以“芥子”見“世界”,於方寸之間,彙聚華夏竹風俗,由此跨越時空的鴻溝,打破地域的界限,打造竹中世界,兼具文化和視覺的雙重亮點。
竹俗映畫,立體圖卷
團隊打破常規場景設計,借鑒“民俗畫”概念,巧妙運用其創作手法,以多點透視、隨類賦彩、情景相生等,在構圖中實現多個內容造型的平衡感與韻律感,將傳統場景轉化為一幅立體民俗風情畫卷。
竹景繞窗,內外視界
在確定內容主題的策劃及“畫”的創作理念後,博越設計團隊以四川傳統建築院落為設計元素,以其窗櫺、窗景藝術為靈感,營造從窗口望向窗外熱鬧集市的特殊視角,從而集中參觀者的視覺焦點,帶領參觀者重回那個竹影婆娑的年代。
竹韻悠悠,歲月如歌
經實地考察與測量,團隊設計師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空間的景深與光影變化,因地制宜構思單片方案,多層次空間、多材質呈現結合機械動態、光影效果等多種表現手法,打造婆娑搖曳的竹影、流動的河水、飄浮的河燈等,打造一幅層次豐富、生動活潑的動態畫卷。不僅是對空間的重新定義,更是對視覺藝術的大膽探索。
竹舞民俗,煙火情長
細節決定成敗。畫卷中的人物身著傳統服飾,或手持燃爆竹,或手提河燈,或翩翩起舞,或騎竹馬嬉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栩栩如生充滿活力。
“舞竹龍”,作為畫卷的視覺重心與敘事重點,青翠的竹龍龍頭高昂,盤旋彎繞著身姿威武,熠熠生輝。舞者們手持竹竿,隨著節奏舞動,將竹龍的靈動與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更將慶典歡愉繁鬧的情緒推向高潮。
堅守傳統,意義深遠
“竹俗風情卷”是博越藝術團隊對單片藝術與機械裝置的創新性實踐。文化精髓的融入、創新理念和現代技術的合理運用、人文關懷的傳達、細節的精確把控,在團隊的精心設計與共同努力下,賦予傳統技藝跨越時光的魅力與新的生命力。在當今多媒體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創作與製作中堅守傳統手法製作的陣地,依然具有深遠且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