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走進重慶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遺址

1937年11月,南京陷落,重慶成為戰時陪都。自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華日軍出動軍用飛機9000餘次,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長達6年零10個月的無差別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1941年6月5日,日軍採用了滅絕人性的 “疲勞轟炸”、“無差別轟炸”,釀成了震驚中外的重慶大轟炸“六五”慘案,鮮活的城市變得滿目瘡痍。然而,重慶人民從未被炸垮,反而“愈炸愈強”,他們以鐵血般的堅韌意志與抗戰到底的決心,生動詮釋什麼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回望歷史 勿忘苦難光輝


從1937到2021,如今的較場口隧道,已成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在尚未主動對這段歷史開展廣泛宣傳的情況下,每天亦有眾多市民與遊客慕名而來,聆聽無聲訴說的歷史,緬懷不幸遇難的手足同胞。



2020年,重慶大轟炸“六五”隧道慘案遺址保護修繕專案以及史實展陳專案正式全面啟動,上海博越藝術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越藝術)有幸參與其中。在尊重歷史事實、保持遺址整體風貌的大前提下,專案充分利用“六五”隧道慘案遺址的現有空間,將一千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合理規劃為三層、兩個區域。其中,一層用於序廳與館標牆展示,負一層用於史實展廳,負二層的隧道洞體則作為“六五”大隧道慘案復原體驗陳列。作為此專案設計與製作的重要一環,博越藝術團隊經過歷史梳理、展陳設計、現場施工等工作,通過場景還原、氛圍營造、藝術塑像等方式,使歷史內容與遺址空間實現了緊密結合,促進了抗戰文化及其精神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再現歷史 觸摸時代印記


大轟炸後的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殘垣,但重慶人民卻在敵人的炮火轟炸下,錘煉出鋼鐵般的抗戰精神與民族力量。在重慶大轟炸“六五”慘案史實展的序廳中,博越藝術團隊以大轟炸歷史寫照為元素創作了巨幅浮雕牆,並通過藝術化手法展現了千瘡百孔的城市與堅毅不屈的人民。殘垣斷壁上“愈炸愈強”的標語格外醒目,樹立起一座頑強抗戰的“精神豐碑”。負一層史實展廳團隊則採用了藝術置景、場景還原等多種展示手法,地面堆滿破碎的磚石瓦礫;炸彈與燃燒彈斜插在廢墟之中;一架架日機隱匿在雲霧裏,地獄般的景象,直觀展現了日軍的殘暴行徑,更體現了重慶人民堅韌果敢、自強樂觀的偉大精神。



沿樓梯盤旋而下,耳邊是重慶方言的奔走呼喊,眼前是震撼人心的抗日標語,真實的氛圍營造打破了時間的壁壘,引領參觀者穿行至大轟炸時期的重慶。在隧道體驗區的入口處,博越藝術還原了當時的木質柵門與泥坯牆面,角落裏還堆放著當時的生活用品、行李工具。隧道深處逼仄幽暗、悶熱潮濕,牆壁崎嶇不平。雖然大多數石壁已被加固處理,但有一塊不足一平方米的凹陷,還保留著慘案發生時的原始石壁。參觀者可在此“觸摸歷史”,感受重慶人民水深火熱的戰時生活,領悟他們愈挫愈勇的抗戰精神。



感悟歷史 守護和平曙光


1941年6月5日晚 ,敵機來襲突然且密集,疏散不及的市民紛紛進入較場口隧道內躲避,只能容納幾千人的隧道湧入了近萬人,慘案隨即發生。根據當時的調查認定,重慶大轟炸“六五”慘案死亡人數高達 992 人,傷者近 4000 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間接死於轟炸人數最多的一次慘案。如何還原沉痛的歷史,紀念罹難的同胞?博越藝術團隊深入解析這場慘案,在隧道體驗區設計了大量的人物雕像。設計師們充分利用史實資料來還原親歷者原貌,並在創作過程中仔細研究人物特徵、造型特點、職業屬性等,將人物特性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並通過藝術化的表現手法,既尊重客觀史實,又重視情感渲染,實現了歷史與心靈的對話。團隊設計師與製作人員憑藉對主題的深入理解以及強大的藝術造詣與製作能力,繪製了圖紙,製作了大量的雕塑泥稿。泥稿一出,即得到多方專家的一致認可,因而迅速投入現場製作。



隧道逐步向下,兩側牆面以浮雕形式展現了牽著孩子滿眼焦急的母親、提著避難物資進入防空洞的男子、扛著被褥急急奔走的壯年、神情緊張的老人等多個形態不同的人物形象。參觀者不斷下行,仿佛正親歷這場慘案,深切感受日軍大轟炸下重慶人民在至暗時刻仍保留生的希望,積極生活抗戰的樂觀精神。



由於日寇轟炸不止,為了安全起見,隧道的各個出口被封鎖。空氣逐漸渾濁,人們開始騷動,慌亂的市民拼命向出口擠去,導致相互踩踏,最終釀成市民窒息身亡的慘劇。樓梯上行兩側,便以艱難求生的避難者為主題,設計了多組人物圓雕。他們有的爬行在階梯上,仰著頭呼吸新鮮空氣;有的步履蹣跚,神情痛苦但充滿對生的渴望;有的高舉右手,向著洞外的陽光匆匆奔去……博越藝術的設計師堅持以形寫神的塑像原則,通過高昂的頭、努力前伸的手、前傾的姿態、奔跑的跨步等肢體動態傳遞情感;並重點對人物頭部的五官、骨點、髮型等進行了細緻刻畫,眉眼靈活深刻、表情栩栩如生,再現了避難者逃亡求生的痛苦與絕望。其次,團隊還賦予了這些雕塑飽滿的體量感與極強的動態張力,人物的組合形態與階梯結構緊密相連,體現了一種由內而外所迸發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是慘案親歷者對生的渴望,更是體現了重慶人民不畏困難、英勇頑強的抗戰精神。



階梯盡頭,一束強光自上而下,人物背影輪廓由下至上逐漸模糊,象徵著黑暗後的曙光與生的希望。與此對應的,是隧道盡頭漫天的孔明燈。一明一暗的亮起,象徵著人們艱難的呼吸;逐漸亮起,映照著生命的逝去,寄託著後世的哀思與祈福。面對如此的慘案,重慶人民沒有被嚇倒,更沒有放棄抵抗,他們用自己的錚錚鐵骨與血肉之軀築起了民族抗戰的豐碑,喚起了世人對和平的嚮往與堅守,這是對重慶大轟炸“六五”慘案最好的紀念。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使命


這座深埋地下近二十米的隧道,是歷史無聲的訴說者。穿越時間長河,它堅定地告訴世人,銘記當年無辜逝去的同胞,只為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在重慶大轟炸“六五”大隧道慘案遺址專案中,博越藝術無時不被重慶人民頑強無畏、愈挫愈勇的抗戰精神所深深觸動,這既是一次歷史學習,也是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以史為鑒,才能走好未來的路。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的征程中,博越藝術將更加深刻地瞭解過去、把握時代、面向未來,堅持歷史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爭做新時代文博展陳行業的“奮鬥者”與“追夢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