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的“碰撞與融合”——鹰潭火车文化园的创新实践

鹰潭,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在滚滚车流迸发的激情中,完成了“三级跳”由镇转市;邓小平曾三次驻足于此,称其“是个好口子”……不知不觉间,火车文化已然成为其重要的文化特色之一。

紧随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我司有幸主导了鹰潭火车文化园从策划设计到实施建造的全过程。各团队同心戮力,一座以火车文化为导向的“露天活态博物馆”在原先的一片空地上拔地而起,成为鹰潭新兴的文化打卡地。

 

一、探讨:碰撞与交融

 

可以说,正是火车成就了鹰潭的美好昨天与绚烂今天。鹰潭的城市地位、交通格局、经济版图、思想观念皆因之而发生了巨大改变。铁路更铸就了鹰潭的城市精神。为了鹰厦线的建设与维护,一代代铁路人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他们不畏牺牲、迎难而上的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后辈学习的榜样。

这份美好、这种精神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必能以某种方式,融入新时代文化追求,使之在鹰潭火车文化园,不同时代、不同环境里,获得新生、得以传承。为此,团队充分准备,发掘出大量零散资料,并对此进行内部探讨、分析,此后更是多次与铁路人及专家会谈、切磋,最终将相对分散的信息点化零为整,确保火车文化与时代、与旅游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资料堆砌。

 

 

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实际情况,保证设计制作乃至后期运营顺利进行,团队实地寻访鹰潭。在考察调研不同年龄段群体后发现,他们对火车各自持有不同的印象。对老一辈,鹰潭站、绿皮火车承载着他们最初以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乘车体验,硬座、可开式车窗、站台推车小贩等可谓一代人的共同回忆。火车退役、老站搬迁成为他们心中化不开的浓厚情结,寻回记忆、情怀,显得尤为珍贵。新时代年轻人更多接触的是新型空调车、动车乃至高铁。舒适的车厢环境、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反倒让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变为一种新的乘车体验。

 

 

二、重组:体验与文化的创新共融

 

为同时满足各年龄段游客的需求,鹰潭火车文化园规划设计秉持兼顾多方、和谐共融的基本理念,旨在打造拾取过往记忆、体验铁路风采、畅享时尚休闲、传扬火车文化精神的一方美境。

团队重点关注各方对同类旅游园区的反馈与评价,从中梳理游客兴趣点,结合公共设施、鹰潭文化特色,共分四个区域。“鹰厦拾忆”即铁路风情体验区,使年长者寻回记忆与情怀,年轻人体验铁路风采的同时传扬火车文化;“民情百味”、“悦漫旅居”即餐饮、住宿区,满足了游览中最基本的食宿需求;“归趣来嬉”即火车休闲广场,是居民平日休闲的绝佳去处之一。

 

 

开启时空倒置之旅

鹰潭老站、鹰厦线对老辈鹰潭人意义重大。然而,站台已迁,线路已改,对未谋其面的年轻人,它们成了“新奇”之物。为使其重回大众视野,团队将文化园整体模拟为鹰潭“老站”,以此倒置时空,为游客开启一场跨时代的火车之旅,使之切身体验当年的铁路魅力。

我们主要从场所记忆、集体记忆中提取元素符号进行规划,既有车站出入口、站台、候车大厅、售票厅等旅客熟悉的建筑,亦有铁路员工值班室、休息室等,兼顾多方体验需求。过程中,团队日夜兼程,创作大量手绘图、效果图作为后期制作依据。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部分缺乏基本的影像资料,我们秉持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与鹰潭老一辈人实时沟通,以其回忆补充缺失,同时参考相关文献,力求大到建筑外立面,小到一句站台标语都能符合历史事实。

同时,还协同多媒体技术团队,在老式车厢内模拟了几十年前鹰厦线行驶过程,使游客切身体验乘火车的乐趣。其制作可谓一波三折。团队根据地图资料,逐段分析鹰厦线沿途河流走势、地形地貌;到访鹰潭南站,乘坐原路线员工列车,拍摄沿途风景,最终将所有资料付诸媒体数字技术,呈现出一部完美“作品”。游客进入车厢,车窗外,昔日情境再现:鹰潭站缓缓退去,沿途风景不断变换,直至穿过海堤到达厦门。车厢内,是极富年代感的音乐、播音词及视频影像,营造浓厚的时代氛围。内外配合,实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空间的完美互动。

 

 

打造新旧艺术对比

文化园以老站建筑为主,整体环境极具年代感,我们在设计各类设施时,尽可能使其融入整体空间氛围。例如在设计表演小舞台、咖啡厅书吧、文创品售卖区、餐车等公共空间的外观时,我们充分结合老车厢保护利用,所选材料、颜色等均与车厢主体保持和谐统一;我们还参考了老式火车站牌造型设计园区导视系统。融合也有对比,休闲广场的大型艺术装置即是将退役的蒸汽火车头与现代喷泉艺术相结合;户外景观小品既有水鹤、信号灯、道闸等老式火车构件,也有火车相关元素设计的艺术装置。

不同艺术形式在文化园内碰撞与融合,既达成与环境同形同质、相辅相成的效果,亦形成反差,传达不同视觉观念,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过往与现在、怀旧与创新在此相融、共生,既激发游客铁路情结,更提升了其审美情趣,给予全新审美体验。

 

 

融入时代文化传承

在看重铁路文化体验的同时,团队也重视文化的传承。在带给游客感官、行为、情感、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融入文博因素,打造火车文化馆、浮雕等文化设施。文化馆通过图文、影像、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火车对城市各方面的影响,讲述铁路背后的故事,突出文化特色。大型浮雕以极具冲击力的图像,跨越语言、地域,向游客传达出故事背后的文化精神与内涵,实现文化传承。

文化展示,可被视作文旅的特殊产品,适应了当代旅游业、文博业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向,满足了当代旅游观念的改变,使游客两者得兼,在休闲中品味历史,感知火车文化。

 

 

三、实施:专业与尽责的匠心缔造

 

实施过程中,我司派遣大量经验丰富的员工驻场,同时设计人员也亲身同往,在现场及时配合相关人员工作,至今已长达1年。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如不定时断电、照明设施缺乏等。然而,面临的最大困境还是突如而来的疫情,对项目建设是一次严峻考验。但大家都未被眼前的艰难困境打倒,勇敢逆行,坚守工作岗位,找准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强化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等要素保障,努力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推进项目安全、有序进行。我司领导更多次亲临现场指挥工作,并与专家及时沟通、深入交流、汇报工作进程,推进项目进度解决问题。大家同舟共济,如今鹰潭文化园已初具模型,正缓缓向游客们展现其独特的风采。

 

 

鹰潭火车文化园项目设计基于鹰潭人对火车文化的认同。团队秉承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深入研究鹰潭火车文化,展开对策研究,探讨了以“融”为核心,如何实现火车文化在园内的可视化、可体验性及可游玩性。方案中,我们兼顾过往与现实、传统与创新、文化与体验,做到共融中亦有创意,最终达到人与环境、与文化对话的目的。

该项目是我司突破原有业务范围,涉足文旅项目的一次创新性实践。阐释了我司对文旅“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十六字方针的初步理解,也希望为此后的深度理解及文旅融合方式提供宝贵的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