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從盛京皇城觀城市“破圈”

一群人與一座城的關係,如同魚水相融、和合共生、互為表裏,城市裏的人不斷創造獨特的屬地文化,而“旅遊”的出現,使城市間產生了差異性文化體驗,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魅力。

對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核心要素,通過與“旅遊”相融,打造城市品牌,推動城市“破圈”,當裏面的人走出去時,外面的人必將走進來。


“文化先行”,賦能旅遊


在中國,文化與旅遊經歷了從“結合”到“融合”的漫長轉型。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標誌著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局面的開啟,意在實現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達成以文促旅、以旅載文,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旅遊堅持“文化先行”,其中最直觀、可開發、易轉化的旅遊資源當屬地區歷史文化,除對古跡、建築群、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發掘、合理開發外,也對表演藝術、傳統手工藝、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社會實踐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傳承與運用。


北京故宮一隅(來源:網路)             上海歷史博物館中的展品                   老門東的花燈(來源:網路)


如今,許多城市在此基礎上開拓城市旅遊的廣闊前景,紛紛對歷史文化旅遊進行創新性發展,開發出一批具有現實意義的文化衍生品。基於故宮宮廷文化開發的故宮文創產品成為目前中國最紅“IP”,其中蘊涵的國潮生活美學正是對故宮歷史的一種衍生。此外,一些城市積極探索歷史文化在城市旅遊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結合時代需求,成功打造城市文化綜合體,如南京“老門東”、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遠洋太古裏等歷史文化街區。


故宮文創(來源:網路)                                 西安大唐不夜城(來源:網路)                                                     成都太古裏與大慈寺(來源:網路)


“詩與遠方”,線性融合


伴隨對文旅行業的深入探索,通過對“文旅融合”成功案例的綜合分析,在年初對瀋陽沈河區盛京皇城專案的調研考察中,我司憑藉豐富的文博經驗,親自參與、探討,大膽設想“文旅融合”的具體實施方案,站在文化高度為今後專案的順利推進提供寶貴經驗。究竟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有機、深度融合?將逐一進行分析:


初見瀋陽,盛京煙雲

“不管是作為文明的文化,還是作為知識的文化,抑或是作為精神的文化,都顯示了文化對人、制度和社會的巨大影響力”,“文化融合”首要應將文化理念注入旅遊中。

瀋陽——一座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盛京歷史與民國風情交相輝映,工業遺產、多民族文化彙聚於此,具有生態資源稟賦,這些天然的旅遊內容將以文化為導向,被開發成為一系列獨特的城市旅遊資源。通過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對瀋陽中街案例的分享,我司深刻感受到“文化先行”理念對城市旅遊發展的重要作用。


瀋陽故宮大政殿                                                                                               市規劃館中瀋陽舊影


瀋陽中街是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地理區位上靠近瀋陽故宮、大帥府等歷史景觀群,改造時充分汲取盛京皇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對已有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包括瀋陽歷史、盛京文化、胡同文化、民俗文化、商業老字型大小等,結合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從中篩選可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旅遊資源,與聲光電技術、時尚潮流、創意藝術相結合,衍生出中街IP形象“嘎鐘哥”、“哈鼓妹”及全新中街標識“小鳳天”,共同講述四百年古老中街的繁華與往事,為市民遊客提供了一個深度體驗盛京文化的城市旅遊景觀。



打造品牌,產業集聚


當前,在全域旅遊背景下實踐“文旅融合”,應以地方旅遊特色為重點,推出文化旅遊品牌,發揮產業聚合效應。瀋陽中街步行街的成功實踐,打響了瀋陽文旅融合發展品牌,但絕不僅僅止步於此,經過實地考察、多方研判、群策群力,西華北裏、瀋陽路、都城隍廟三地塊的規劃也初具雛形。

在規劃中,充分考慮旅遊資源分配等相關問題,為了在空間上均衡配置文化資源,同時與中街步行街彼此互補又形成差異,分別打造三個地塊的文化品牌,進一步形成極具特色的旅遊品牌。三地塊的文化品牌均來自對盛京歷史的解讀,但每一地塊的側重點又不盡相同:西華北裏重點講述盛京傳說與故事,採用光影技術打造沉浸式展演舞臺;瀋陽路文化街區北鄰瀋陽故宮,東西連接四個關鍵節點,主要表現瀋陽商貿發展歷程;都城隍廟將歷史昇華為城隍精神,聚焦瀋陽民生百態,集中展現瀋陽所代表的東北生活百態。


民俗舊影(來源:網路)                       商貿舊影(來源:書籍)                   胡同舊影(來源:茅古甸公眾號)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當形成自身文化品牌後,可在旅遊的食、住、行、遊、娛、購中添加文化元素,發揮文化對不同產業的聚合效應。盛京皇城專案在保護瀋陽歷史的前提下,形成東北地域文化品牌,啟動老字型大小、二人轉、廟會等傳統文化資源,將打造成為特色文化遊憩、精緻生活品味、時尚創意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區域,以此推動城市旅遊產業集聚發展,彰顯“瀋陽之根,瀋陽之魂”的獨特魅力。


如今的沈阳中街步行街

博採眾長,優勢互補

文化與旅遊的深入融合不僅是文化和旅遊部門的工作內容,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政府作為各地區文化和旅遊工作的管理者、指導者和規劃者,對文旅融合負有價值導向的重要責任”,在盛京皇城專案的開展中,政府以“文旅融合”理念為導向,彙聚多方力量,為文化與旅遊牽線搭橋,發揮資本和市場的監管作用。


与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及专家召开研讨会


但僅憑政府一己之力是無法促成文旅的有機融合,因此專案廣泛聽取地方民眾、專業研究人員、政策研究院、社會組織、演藝團體等社會主體的建議,通過與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等優秀企業聯合,避免盛京皇城成為低俗化、低質化、同質化的旅遊產品,打造屬於東北、屬於中國、屬於世界的“大清不夜城”。


“城市破圈”,復興之路

貫穿文章始末,我們一直基於“文旅融合”理念,探討文化的重要性,並從盛京皇城專案入手,詳細分析文旅融合的具體實施步驟。最終,希望證明文旅融合是幫助城市“破圈”,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重要方式之一。

“邁向城市的文藝復興(Towards Urban Renaissance)”是英國提出的口號,把城市再生比擬為城市的文藝復興。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高度時,我們今天在“文旅融合”方面所做的一切有益實踐,大概可以借由這個概念進行闡釋。一年前對南京老門東專案親歷者的採訪,到如今對盛京皇城專案的考察,我們始終帶著以文化引領城市復興的願景,見證了旅遊創新發展的過程。如同瀋陽中街步行街正式開街後,仿佛打破了城市旅遊發展常態,成為瀋陽市甚至東北地區的文化名片,繼而循序漸進地帶動整座城市的運行。當然,城市始終是多元文化的彙聚地,不僅需要關注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的優勢,還要發掘現代文化、新興文化,如北京中關村文化,杭州互聯網文化,南京創意文化,深圳讀書文化、打工文化等,將其創造性轉化為旅遊資源,進一步推動城市“破圈”。


盛京皇城城市設計總平面圖                                                      市規劃中展示2035年瀋陽新貌的沙盤


當城市通過文旅融合實現“破圈”後,不僅滿足當地居民的精神需求,激發文化活力,增強文化自信,也為外地遊客提供認識這座城市更多的機會。中街作為國家首批試點步行街,後期將繼續投入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助於瀋陽這座城市成為當地市民內心深處的一方熱土與外地遊客眼中的盛世盛景。


當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旅遊已不再是走馬觀花的“打卡”,而是走入街頭巷尾,近距離感受城市文化內涵。文化和旅遊相伴而生,二者融合將為旅遊發展帶來新契機,加速推動城市“破圈”,締造新時代美好生活;而我們作為文博從業者,對於文化具有敏銳的感知力,將在文旅融合領域不斷進行有益嘗試,勇當文旅行業的“拓荒牛”!


主要參考文獻:

1. Myriam Jansen-Verbeke ,孫業紅. 城市旅遊再造——一種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新思維.旅遊學刊,第27卷,2012(6).

2. 劉伯英,劉小慧. 邁向城市復興的新時代.UED,2016.

3. 秦朗. 城市復興中城市文化空間的發展模式及設計. 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5月.

4. 吳理財,郭璐. 文旅融合的三重耦合性:價值、效能與路徑.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8卷,2021(1).

返回顶部